北创JSQ6-“病态内卷,活生生卷到截肢”

发布时间:2023-09-08 20:49:42 来源: 哔哩哔哩

北创的双层虽然喜提2023年度最烂车厢产品,不过好在货车产品线还比较稳定,虽然在炫技上还是避免不了翻车,总的来说还算是稳步前进的。借网友锐评——北创货车产品像亲儿子,双层产品线连孤儿都算不上。确实,单就上市后的质量来看,说是一坨屎都未必沾苍蝇,苍蝇都不想叮的屎。

今天不聊屎,聊炼铁工业,北创这脑袋啊,够铁的!

国车好几年前就推出过拼装版本的JSQ5,就是后来做小轨检T6那个工作室;emmm,又聊到轨检了,毫米老爷是个体面人,大家“呸”一声再走吧。这车最大的特征就是大,准确来说是“长”,几乎相当于一节客车的长度;一说客车,这就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资料图】

百万城当年设计国车的团队多多少少带点欧洲气息。首先是欧车18寸巨婴,一开始就给国内玩火车模型的定了调,转小弯,转不过去就不是好车嗷。其次就是NEM插槽钩这个... ...怎么说好呢?你说他是欧洲孤儿吧,长鸣8K利用类似结构不仅保留了重联车细节还能兼具密接和转小弯,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开创;但你说他是个好设计吧,此后国产客车全部沿用这个东西,导致端墙被做得奇丑无比,且由于国车只学到了表面实际上车厢连挂系统并不是标准NEM的构造,导致最后在选择美观和功能的抉择上搞得不伦不类。

从这段扭曲的发展史就能看出来,国车对于如何妥善设计较大换长的车厢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十余年来基本还是处于依葫芦画瓢的茫然阶段。KKP在继承27部分客车业务,推出25K的时候,将该结构做了一定的优化设计,保证了密接过弯的功能并恢复了一些端墙的细节;可惜北创双层关于该构造的超前设想并未落地,目前该领域的实质性代差设计依旧是空白,KKP的小打小闹式设计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只要国车还继续采用该构型一天,那必然是处于细节与功能不可兼得的困境中。

本篇无意讨论对于该设计应该如何改进,说实话,我也确实没啥好的建议;只能说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这款产品动态运行的障碍是怎么回事。火车模型不同于真车的运行环境,既然是转小弯,那必然需要更大的空间来避让车钩更大的摆动幅度;这也意味着必然会与车钩两侧的细节相冲突;如何合理取舍,这便是考验厂家的设计智慧了。

不知道是不是双层的连挂系统实在是太伤,在货车上,北创直接一改双层可满足小弯的设想,一举把车钩系统搞成了全结构还原而完全舍弃功能的玩意儿。

双层不是车钩系统探索创新失败了么?这下直接不探索了,爷还原了!

实际上,哪怕不采用客车的NEM滑槽结构,JSQ6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首先,转向架的摆动幅度并未被限制,熊的“莫名其妙”心盘轴承别的性能不行,旋转起来还是相当顺滑。只要车底的框架合理设计,巧妙避让,还是能给转向架留出不少的摆动空间的。实际上呢?唉,我偏不,唉,就是玩。

其次就是车钩,JSQ6的车钩几乎完全继承真车;无论是构造还是功能性。既然是继承了真车的大部分性能,弯道怎么着也要弄个R20以上吧?在一些厂矿铁路,DFH5和GK这种小调机是可以转非常小的弯道的,但你换成JSQ6估摸着还是要抓瞎;我这么比喻你能懂我意思吗?即便是真车,大家所能行驶的弯道最小半径也是不一样的;JSQ6作为一种超长且一体的特种车辆,在现实中运用尚且要受到不少限制,模型如果在设计上舍弃了较强功能性的思路只保留与实车相近的基本功能性,那势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拿到手上后发现车钩座的开口并未与翻板撑脚,风管部件冲突,这种情况下,横向扩大一些车钩摆动开口并同时加长一点车钩,我相信R9左右的弯道是没问题的。

综上,其实并不需要进行双层那种结构彻底革新式的冒险设计,只需在现有基础上改变一点皮毛的东西实际上也能改善很多动态运行的问题。

当然,JSQ6的取舍并不在跑车——他错就错在生在了一个做动态模型的厂家以及一个动态模型的文化圈。

如果一开始定位就是静态车,静态模型;与模型展上不能飞天的静态战机,无法开炮的静态坦克放在一起,JSQ6未必会落于下风。

既然你的设计是面向动态模型玩家的,那么JSQ6这鸡肋的现状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完全舍弃了圈子里大多数玩家的线路条件,过于追求理想化的跑车运行环境;很多人连家里能摆个R9弯道都是奢望,将还原卷到极致却失去了动态模型最基本的“动起来”的功能,费尽心思研究出来的国车最棒的转K6又有什么用呢?在JSQ5好几年前就已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卷细节而弃功能,头是真的铁。

好在,细节卷成了顶级,好歹也是个卖点,就面向静态党吧。

本篇就要结尾了,再提一句加强筋的事吧... ...

由著名的“格栅仙人”提出,加强筋应该呈梯形并间距1:1分布。

实车是这样布置的,但,对于我们的感官来说,隔着十几二十米看见的真车的侧墙与隔着十几二十厘米看模型的侧墙,他差异大吗?

下面这张图,你分别把二者的加强筋图片导入MATLAB设计一个图像相似度的判定算法,我相信最后的相似度会非常高。

我不反对这个差异是存在的,模型确实不是标准的梯形间隔加强筋,但,模型的观赏性因为这个加强筋的形状打了非常大的折扣吗?同样的,在不提前数出格栅数量之前,仅凭一眼扫过去,你能马上说出准确的格栅数量差异吗?既然如此,模型带来的视觉冲击打了多大的折扣呢?

格栅也好,加强筋也罢;从客观来说他们确实与真车不符,是错误的;但错误的东西一定是不合理的吗?有没有一些错误反而会让一件事的结果变得更合理?

聪明的设计师会在成本,售价,心理预期,缩比取舍上做到精妙的平衡,最大的智慧并不是100%拟真,而是在90%的拟真基础上来完美解决最后那10%的问题。

在写这篇推送的时候恰逢柳鸣又去请了一个玩军模的来给火车模型站台,看口吻,推文应该是这位玩家自己写的——拜托,军模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静态模型圈子(有RC可动)细节远远比火车模型卷;你看你说出来的那些话对得起自己“资深军模玩家”的身份吗?

“而我作为一个静态模型玩家对模型的苛刻自然是极高的... ...”

紧接着小编自评:

“车迷们需要的是一台收藏级别的C70敞车”

一个连17号重载车钩都没有的70吨级货车,以贵圈资深军模玩家的洞察力,如此重大的瑕疵竟然看不见?就这也配叫“收藏级”?承认自己产品定位一般在贵司眼里这么丢人吗?

圈子不同别硬融。

JSQ6这样一个卷细节把自己活生生从动态模型卷成了静态模型的怪胎都还没自称是收藏级呢;而友商为了让自己变成收藏级又卷了多少细节呢?

国内已经多年没有比较像样的敞车产品了,本来一个造福玩家的中规中矩定位的走量产品,硬要给自己贴金;把一般产品硬吹成牛逼产品;这波反向操作真是辱没了这款造福大家的敞车。

我是你兔,玩家的最大利益就是我写作的初衷,感谢你能看到这,下期再见咯!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